海门市中医院

健康咨询热线:0513-82212404

搜索
搜索
/
/
/
【心意点点】名医对你说之“中医护理”!(中医技术操作及中医饮食调理)

护理园地

分类出来

【心意点点】名医对你说之“中医护理”!(中医技术操作及中医饮食调理)

  • 分类:护理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6-08 16:51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心意点点】名医对你说之“中医护理”!(中医技术操作及中医饮食调理)

【概要描述】

  • 分类:护理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6-08 16:51
  • 访问量:
详情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有哪些?

 

 

      艾灸:足三里,中腕可以缓解肠梗阻病人腹胀、腹痛,调理胃肠功能,还能使胃肠手术的病人早日恢复肠功能。(温经通络、补宗益气)

 

      外科中肛肠科的病人中药坐浴用得非常广泛。

 

耳穴埋籽:就是将(中医特制的如油菜籽一样的)王不留行籽用胶布固定在耳朵相应的穴位上,通过间断性的按压刺激,从而达到疏通经脉、调节脏腑气血功能,达到减轻相应症状的作用。

 

中药熏洗:是中医传统的外治法之一,广泛用于混合痔、脓肿、肛瘘等患者,各类痔术后肛周脓肿术后等通过中药熏洗坐浴可以清洁创面,使局部气血经络改善和恢复,利于创面愈合

 

中药泡脚:失眠、体虚的病人,通过中药泡脚可达到通经活络,调理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失眠,强身健体。

 

还有穴位贴敷、刮痧、拔罐等

 

 

 

 

 

 

中药热熨技术

 

 

 

 

     中药热熨是将中药加热后装入布袋,在人体局部或一定穴位上移动,利用温热之力使药性通过体表透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瘀消肿等作用。适用于关节冷痛、酸胀、麻木;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淤血、肿痛;扭伤引起的腰背不适、行动不便;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疼痛、腹冷泄泻、呕吐;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绞痛等症状。

 

      如临床上采用中药热敷包治疗能够很好缓解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疼痛,并且没有副作用。将中药吴茱萸及粗盐置入热敷包内,用少量水沾湿,放置微波炉中,用中火加热至温度40~50°C时将其装入双层布袋中,将药熨袋放在患者双侧肾盂及耻骨联合上,药袋温度过低时可更换药袋。药熨时间一般10~20分钟,每日1~2次。吴茱萸、粗盐热敷包通过加热,混合药力以热力的作用渗透肌肤缓解肾盂、输尿管平滑肌痉挛解除,从而缓解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腰腹部绞痛。

 

 

 

 

 

 

哪些中医技术适合在家里操作

 

 

      一、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刮痧板或者硬币)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食用油或者精油),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适合医疗及家庭保健。刮痧具有调气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驱邪排毒等功效,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科的多种病症及美容、保健领域。尤其适宜于疼痛、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的康复;对于感冒发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病证临床可配合拔罐应用

 

       刮痧禁忌

 

1、重度心脏病、肾衰竭、肝硬化腹水者、全身重度水肿者,禁忌刮痧。

 

2、大血管显现处禁用重刮,可用棱角避开血管用点按轻手法刮拭,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的患者,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拭,用轻手法。

 

3、皮肤高度过敏、皮肤病,如皮肤上破损溃疡、疮疖、新鲜或未愈合的伤口及外伤骨折处禁刮。

 

4.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及妇女的乳头禁刮。

 

5. 眼睛、耳孔、鼻孔、舌、口唇五官处、前后二阴、脐窝(神阙穴) 处禁刮。

 

6. 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度疲劳者禁刮拭以免出现晕刮现象。

 

7. 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颈部禁用刮痧。

 

8. 对尿潴留患者的小腹部慎用重力刮痧,以轻力揉按为准。

 

9. 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此外,刮拭完毕后,宜饮一杯开水,以利于排毒。

 

 

 

      二、拔罐

 

1、火罐疗法是利用燃烧时消耗罐中部分氧气,并借火焰的热力使罐内的气体膨。胀而排除罐内部分空气,使罐内气压低于外面大气压(统称负压),借以将罐吸着于施术部位的皮肤上。火罐法其吸拔力的大小与罐具的大小和深度、罐内燃火的温度和方式、扣罐的时机与速度及空气在扣罐时再进入罐内的多少等因素有关。如罐具深而且大,在火力旺时扣罐,罐内热度高、扣罐动作快,下扣时空气再进入罐内少,则罐的吸拔力大;反之则小,可根据临床治疗需要灵活掌握。

 

2、功能:调衡经络、疏通气血、驱邪扶正、调节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功能

 

3、火罐疗法适应症:

 

内科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

 

外科运动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以及急腹症及一般炎症。

 

妇产科月经病、子宫及附件疾病,以及各种炎症。

 

儿科同内外科各系统疾病。

 

五官科、皮肤科等,都有很大范围的适应症。它不仅能治各种慢性疾病,而且对某些急性疾病和较为疑难重症,亦有很好的疗效。

 

此疗法极为安全,无绝对禁忌症,但妇女妊娠期,腰腹部则不宜应用此法治疗。

 

4、注意事项:

 

(1)起罐后,发现皮肤起水泡,一般不需处理,发生水泡,疗效更佳,如水泡过大,可用消毒过的针挑破,排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以防感染。

 

(2)在留罐中,有时可发生晕罐。要镇静,要观察有否其他病因,要安慰家人不要害怕,安静片刻,即可缓解。

 

症状:晕罐者出现头晕、眼花、心慌、恶心或呕吐、色苍白等,甚则四肢厥冷、出冷汗、脉微弱、血压下降。

 

处理:晕罐的发生,究其原理多为脑部暂时性脑血所致。如一旦发生,使患音安卧床上,头部放低,或给些热水,一般即可缓解,对机体毫无不良影响.

 

现在市面上火罐有竹罐、玻璃罐,还有一种抽气罐,因为使用方便,很受老百姓的青睐。

 

 

 

   中医拔罐养身

 

      九大常用穴位、经络

 

 

       一、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 “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二、涌泉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三、三阴交

 

      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四、神阙

 

       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

 

      五、背俞穴

 

     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六、百会

 

      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拔此穴或常按摩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功效。其提升作用显著,对脏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时常需要理发,否则密封效果不好,影响疗效。

 

      百会穴位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其作用是平肝熄风,清热开窍;升阳益气,醒脑宁神。

 

      七、大椎

 

       大椎属督脉,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突出正中处,低头时明显,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处。大椎位于人体背部极上,故为阳中之阳穴,具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阴气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八、内关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掌侧腕横纹上,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经气血畅通,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又因手厥阴心包经历经上、中、下三焦,对肺脏、胃肠道疾病也有很好疗效。

 

        九、合谷

 

       合谷就是俗称“虎口”的部位。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经从手出发,沿手臂外侧,一直到头面部。合谷有清泄阳明,祛风解毒,疏经通络,镇痛开窍之功用。经常拔罐可使牙齿健康,也可以治疗牙痛、面部疾病。也能保持大便畅通,有利于排出毒物、废物,起到养颜、抗衰老的作用。

 

 

 

中医饮食调养

 

 

 

 

       1、辨证选择食物

 

       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食物亦有四性五味之别,在饮食调护在应按病证的性质不同,选择相宜之食品。

 

      所谓“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性质的食性。《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同样适用于食性选择的原则。由于寒凉性食物,具有清热、泻火或解毒的作用,因此可选用于热证。如粮食中的陈仓米、小米、高梁米、大麦、苡仁、赤小豆、绿豆等;凡属热性温性的食物,同样具有温中、祛寒之功效。如:糯米、黄米、小麦等甘温食物,可选用于寒症病人。如脾胃虚寒、腹痛、泄泻等症,可用葱、韭、姜、蒜、辣椒等辛热之品,以达健脾通阳温中之效。而各种水果及一些瓜类,性味多偏寒凉,多有清热解渴之效,可选用于温病热盛伤津者。

 

       所谓“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五种食味。食物的五味不同,具有的作用也不相同。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又指出:“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别,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如辛味,有能宣散、行气血、能润之功效,对于表寒证及气血阻滞病证应注意选用之。甘味,有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在人体五脏气血阴阳任何一方虚证时可用甘味缓和拘急疼痛等。如糯米红枣粥可治脾胃气虚或胃阳不足;糯米酒加鸡蛋,煮熟后食用以供产妇补益等,均取糯米、红枣之甘味,再合其温性,而求其补气、温阳、散寒之功效。又如酸味,有收敛固涩之效,适用于气虚、阳虚不摄而致的多汗症,以及泄泻不止,尿频,遗精,滑精等病证。再如苦味,有能泄、能燥、能坚的作用,多用于解除热证、湿证、气逆等病症。例如:苦瓜味苦性寒,用苦瓜炒菜,即取其苦能清泄之功,而达到清热、明目、解毒的目的。常吃苦瓜,对热病烦渴,中暑,目赤,疮疡肿毒等证极为有利。同样,咸味有软坚散结,亦能泻下的作用。用治热结,痰核,瘰疬等病症。

 

       此外,食物性味之偏,它们对五脏的作用也不一样。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记载:“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说明酸、辛、苦、咸、甘五味分别对五脏产生特定的联系和亲和作用,它们进入哪一脏,就会对该脏发挥有益的生养作用。

 

        总之,在选择食物时,必须根据病证的性质,结合食物的性味归经,选用相宜的食物配膳,做到寒热协调,五味不偏,有益于健康。

 

        2、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在饮食护理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临床上许多疾病难愈,或愈而复发,不少是与不注意饮食禁忌有关。《千金方》曾说:“大凡水肿病难治,瘥后持须慎于口味,又复病水入多嗜食康,所以些病难愈也。”《医学六要》对血证饮食禁忌强调“血证不断酒色厚味,纵止必发,终成痼疾”。其它如黄疸忌食油腻;温病高热忌食辛辣荤腥;脾虚泄泻,忌食生冷瓜果;肺痨、痔疮、痈疖忌食燥性食物;产后、经期忌食寒凉食品等经验,均应在饮食护理中加以运用。

 

        此外,饮食禁忌除以上内容外,还应注意食物与药物,食物与食物之间的关系。如服用中药一般忌嗜茶,服参类补品,忌食萝卜。还有习惯服蜂蜜忌葱,白术忌桃、李,鳖甲忌苋菜,荆芥忌鲫鱼,天门冬忌鲤鱼,膳鱼忌犬肉,雀肉忌白木耳等,也可供参考。

 

        3、饮食适量,软硬相宜

 

        食量要因人因证而宜,勿太过或不足。食量太过,运化不及,反损伤脾胃,对健康不利;食量不足,机体得不到水谷精微之品,导致正气不足,无以驱邪,久之气血亏损而病生。

 

        食物的软硬应根据病人脾胃功能酌定。大多数病人,脾胃功能低下,应给以软、精、细的食物为原则,即使与病证相宜的,也应适当控制,以免加重脾胃的负担,而使余邪难清或愈而复发。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健康咨询热线

 

邮编:226100
网址:
www.jshmzyy.cn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公园路12号

这是描述信息
公众号二维码

扫一扫移动版!

这是描述信息

扫一扫公众号!

版权所有   南通市海门区中医院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通   苏ICP备20018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