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513-82212404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病)
腰椎间盘突出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以反复发作的下腰部、臀部疼痛,以及下肢放射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常见证型有气滞血瘀、肝肾亏虚证、风寒湿痹证等。
一.生活起居
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卧硬板床休息,保持脊柱平直。
纠正不良体位,养成良好习惯,如拾物时屈膝下蹲、不从仰卧位直接起床等。
戒烟,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房事有节,控制体重。
二.饮食调护
饮食有节,富有营养。多食水果蔬菜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等。
忌生冷、辛辣、香燥、辛辣刺激食物。
三.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止痛药物严格遵照医嘱服用,且注意服药的间隔时间,不宜空腹服用。
使用外敷药时,可适当增加温度,温度以不烫手、能接受为宜。注意药膏不外渗,不污染衣服及皮肤;同时观察皮肤有无过敏,如出现皮肤发痒等,应立即停止用药。
四、情志调护
1. 多与家属沟通交流,倾诉自身的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
2. 增加对疾病预后相关知识的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五、功能锻炼
遵医嘱及早进行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长期坚持腰背肌锻炼,如俯卧飞燕法、五点支撑法等功能康复锻炼操;手术后应佩戴腰围3个月,避免做强烈弯腰或负重活动,日常活动应避免腰部前屈、后伸、旋转等动作,术后一年之内应避免跑跳、长时间坐车等。
六、定期复查
遵医嘱复诊,如出现腰腿疼痛、活动不利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七、适宜中医技术
如针灸、耳穴贴压、推拿、药(水)罐、中药熏洗、穴位注射、中医定向透药、穴位贴敷、中药热熨敷等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痹)
膝痹是一种慢性关节炎,也称骨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等。其特征是关节软骨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褪行性改变,并在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以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积液、关节摩擦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关节摩擦音是膝痹的特征性表现。
- 生活起居
- 冬季注意防寒、防湿,切忌当风受寒或淋雨受湿,尤其是关节部位更要注意保暖,建议常年使用护膝。
- 日常生活中,避免久坐久站、久跪久蹲、穿高跟鞋或剧烈运动。尽量避免上、下楼梯,以减少因关节摩擦而加重膝关节的损伤。
- 饮食调护
- 饮食以清淡为主,尽量少食或不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控制体重。
- 多食含钙较多的食物,如牛奶、蛋类、豆制品、紫菜等以维持骨质代谢的正常需要。3. 忌肥甘厚腻、辛辣刺激、生冷食物。
- 用药护理
- 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
- 长期服用消炎镇痛药物,注意有无胃痛、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该类药物最好在饭后服用,可减轻消化道症状。
- 情志调护
-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故要有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情开朗,对防治本病具有积极作用。
- 经常参与家庭聚会,得到家人的支持和鼓励,积极配合治疗。
- 功能锻炼
- 早期功能锻炼:直腿抬高:在床上绷紧伸直膝关节,并稍稍抬起,使下肢离开床面,保持5~10s。
- 膝关节不负重的屈伸运动、踝关节背伸运动。
- 疾病恢复期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活动,如散步、练太极拳等。活动强度以个体耐受为宜,但应注意劳逸结合。
- 定期复查
遵医嘱定时复诊,如出现膝部不适、活动受限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七、适宜中医技术
如针灸、药(水)罐、耳穴贴压、中药熏洗、穴位注射、中医定向透药、穴位贴敷、中药热熨敷、雷火灸等
神经根型颈椎病(项痹病)
项痹是由于外感风、寒、湿邪或颈椎病变后气血不足,营卫失调。筋脉失养,导致颈肩部经络痹阻,“不通而痛”,产生疼痛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颈部疼痛,活动不利,甚至肩背疼痛,或肢体麻木疼痛等。常见证型有风寒痹阻证、气滞血瘀证等。
- 生活起居
- 避免长时间低头劳作;伏案工作时,每隔1~2小时,活动颈部,如仰头或将头枕靠在椅背上或转动头部。避免长时间半躺在床头,屈颈斜枕看电视、看书。
- 座椅高度要适中,以端坐时双脚刚能触及地面为宜。
- 睡眠时应保持头颈部在一条直线上,避免扭曲,枕头不宜过高,为握拳高度,且枕头的颈部稍高于头部,可以起到良好的放松作用,避免颈部悬空。
- 注意颈部保暖,防风寒湿邪侵袭。及时防治如咽炎、扁桃体炎、淋巴腺炎等咽喉部疾病。
- 乘车、体育锻炼时做好自我保护,避免头颈部受伤。开车、乘车注意系好安全带或扶好扶手,防止急刹车致颈部受伤。避免头部猛烈扭转。
- 饮食调护
- 多摄入强筋壮骨的食物,包括筋类、豆类、枸杞子、芝麻、黑木耳、核桃等。
-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生冷、辛辣、香燥、苦涩类食物。
- 用药护理
- 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
- 湿热敷时,应注意热敷温度,以能耐受为宜,防止皮肤烫伤。
- 情志调护
- 项痹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故要有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情开朗对防治本病具有积极作用。
- 保持日常情绪稳定,避免烦躁、恼怒,定期外出旅游、散心,调畅情志。
- 功能锻炼
- 锻炼时注意事项:①慢,运动时动作尽可能慢;②松,运动时颈部肌肉一定要放松,使肌肉和各关节得到舒展;③静,排除杂念,专心练习;
- 日常生活中注意加大头颈部活动范围,锻炼颈肌,如“米”字操、耸肩、扩胸运动等。
- 定期复查
遵医嘱定时复诊,如出现颈部不适、活动受限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七、适宜中医技术
根据病证选择如针灸、耳穴贴压、刮痧、推拿、药(水)罐、中药熏洗、中医定向透药、穴位贴敷、中药热熨敷等
上肢骨折
上肢骨折是因外力或骨疾病等原因使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以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 生活起居
- 环境安静、舒适,早晚可定时开窗通风半小时左右,使空气流通。
- 保持患肢功能位,可垫软枕,以适当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
- 饮食调护
- 骨折早期:骨折后1~3周,多为气滞血瘀,故宜食活血化瘀、行气消肿止痛类食物,如山楂、荠菜、韭菜等。
- 骨折中期:骨折后4~8周,多为和血生新期,宜食补肝肾、续筋接骨的食物,如枸杞子、杜仲等。
- 骨折后期:骨折后8~12周,骨折愈合较慢,或久不愈合者,多为气血不足、肝肾两虚,宜食补益气血、滋补肝肾类食物,如桂圆肉、黑豆等。
- 用药护理
1. 止痛药物应严格遵照医嘱服用,且注意服药的间隔时间。不宜空腹服用,以免引起胃部不适。
2. 遵医嘱局部给予贴敷治疗,贴敷过程中加强局部皮肤的观察,如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应及时去除膏药,用温水清洗皮肤。皮肤破损者,不得使用外敷膏药。
- 情志调护
- 中医认为“恐则伤肾,忧则伤脾,怒则伤肝”。情志所伤会造成全身疾患,筋骨不得濡养。可通过听舒缓的音乐来调节自身恐惧、焦虑、烦躁易怒、消极悲观等不良情绪。
- 选择生活中喜欢的休闲方式,如与亲友聊天、看书等,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
- 功能锻炼
- 伤后两周以内:鼓励患者握拳、手指屈伸活动,腕关节做轻度背伸掌屈动作。根据骨折部位,做肘关节伸屈和提肩活动。
- 伤后3~4周: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逐步恢复骨折部位上、下关节的活动,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 握拳,做自主性关节屈伸活动,可由一个关节开始,继而几个关节协同锻炼。并可放下悬吊带,自主抬举上臂。
3.伤后5~6周:骨折部位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进一步做较大幅度的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但仍应注意限制不利于骨折连接和固定的活动。做力所能及的轻微工作,使关节得到全面的锻炼。
- 定期复查
遵医嘱复诊,患肢出现肿胀疼痛、活动不利等异常情况时,及时就医。
七、适宜中医技术
根据病证选择如:耳穴贴压、中药熏洗、中医定向透药、穴位贴敷、中药外敷等
下肢骨折
下肢骨折是因外力或骨疾病等原因使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以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生活起居
1. 环境安静、舒适,早晚可定时开窗通风半小时左右,使空气流通。
- 保持患肢功能位,可垫软枕,以适当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
二、饮食调护
1. 骨折早期:骨折后1~3周,多为气滞血瘀,故宜食活血化瘀、行气消肿止痛类食物,如山楂、荠菜、韭菜等。
2. 骨折中期:骨折后4~8周,多为和血生新期,宜食补肝肾、续筋接骨的食物,如枸杞子、杜仲等。
3. 骨折后期:骨折后8~12周,骨折愈合较慢,或久不愈合者,多为气血不足、肝肾两虚,宜食补益气血、滋补肝肾类食物,如桂圆肉、黑豆等。
三、用药护理
1. 止痛药物应严格遵照医嘱服用,且注意服药的间隔时间。不宜空腹服用,以免引起胃部不适。
2. 遵医嘱局部给予贴敷治疗,贴敷过程中加强局部皮肤的观察,如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应及时去除膏药,用温水清洗皮肤。皮肤破损者,不得使用外敷膏药。
四、情志调护
1. 中医认为“恐则伤肾,忧则伤脾,怒则伤肝”。情志所伤会造成全身疾患,筋骨不得濡养。可通过听舒缓的音乐来调节自身恐惧、焦虑、烦躁易怒、消极悲观等不良情绪。
2. 选择生活中喜欢的休闲方式,如与亲友聊天、看书等,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
五、功能锻炼
1. 伤后两周以内:鼓励患者做脚趾自主活动,踝关节背伸和跖屈,股四头肌舒缩活动;牵引患者,可酌情嘱其手拉吊环,做抬臀动作。
2. 伤后3~4周:练习患肢足部轻度蹬床及直腿抬举动作。牵引患者,练习双手拉吊环,健肢蹬床等活动;小夹板外固定的患者,协助患者扶双拐下床,做患肢逐步负重锻炼。
3. 伤后5~6周:骨折部位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进一步做较大幅度的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但仍应注意限制不利于骨折连接和固定的活动。将双拐逐步改成单拐,继而弃拐行走,并逐步增加摆腿动作,蹲下起立及旋转摇膝动作。
六、定期复查
遵医嘱复诊,患肢出现肿胀疼痛、活动不利等异常情况时,及时就医。
七、适宜中医技术
根据病证选择如:耳穴贴压、中药熏洗、中医定向透药、穴位贴敷、中药外敷等
胸腰椎骨折
胸腰椎骨折是因外力或骨疾病等原因使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以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 生活起居
- 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卧硬板床休息,保持脊柱平直。
- 上肢训练:自行活动双上肢,如握拳、屈腕、屈伸、外展、扩胸,防止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
- 下肢训练:①双下肢自然伸直,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双足背伸直,持续5~10秒后放松,恢复原位,每天2次,每次10~20分钟。②一侧下肢自然伸直,另一侧下肢屈膝、屈髋、向前蹬足,持续10秒后放松,恢复原位,双下肢交替进行,有如踩脚踏车,每天2次,每次20分钟。③直腿抬高训练方法: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收缩大腿部位肌胸,使膝和足跟抬离床面,抬高角度从0°开始,逐渐增大。
- 饮食调护
- 宜进高蛋白,高营养、富含钙质、易消化的饮食,如牛奶、鸡蛋、肉类等。
- 忌生冷、辛辣、香燥、苦涩类食物。
- 用药护理
- 止痛药物应严格遵照医嘱服用,且注意服药的间隔时间。不宜空腹服用,以免引起胃部不适。
- 2. 使用外服药时,可适当增加温度,温度以不烫手、能接受为宜。注意药膏不外渗,不污染衣服及皮肤;同时观察皮肤有无过敏,如出现皮肤发痒等,应立即停止用药。
- 情志调护
- 多与家属沟通交流,倾诉自身的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
- 增加对疾病预后相关知识的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 功能锻炼
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下床活动时建议佩戴腰托用以保护和支撑,指导患者积极的进行下肢屈伸功能锻炼如肱四头肌收缩功能锻炼,进行伸腿勾脚,也可进行抬腿锻炼。
- 定期复查
遵医嘱复诊,若出现疼痛加剧等其他不适情况应立即就医。
七、适宜中医技术
根据病证选择如:耳穴贴压、中药熏洗、中医定向透药、穴位贴敷、中药外敷等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版权所有 南通市海门区中医院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通 苏ICP备20018326号